防靜電地板下方線纜布置的核心規范是分類分路、固定有序、預留通道、接地合規,按規范操作可避免雜亂,同時保障維護便捷性和用電安全。
強電(動力電纜)與弱電(控制、通信、網絡線)必須分開敷設,間距≥30cm,避免電磁干擾。
不同用途的弱電線纜(如 PLC 控制線、網線、光纖)也需分類整理,可按顏色或標簽區分(如網線用藍色套管、控制線用黃色套管)。
禁止線纜直接纏繞或交叉堆疊,強電電纜需穿金屬管或阻燃線槽保護,弱電可穿 PVC 線槽或套管。
沿地板支架或預設的線纜橋架固定,用扎帶、卡扣每隔 50~80cm 固定一次,避免線纜懸空或拖拽在地。
路由盡量走直線,貼近地板支架橫梁,避開支架立柱(減少遮擋,方便檢修),且遠離地板拼接處的導電膠 / 金屬觸點(避免破壞防靜電導通)。
線纜轉彎處采用大弧度彎曲(避免直角硬折),保護線纜絕緣層,同時預留伸縮余量(防止熱脹冷縮導致線纜拉斷)。
強電金屬保護管、弱電橋架需兩端接地,接地電阻≤10Ω,與防靜電地板的接地系統分開(避免相互干擾)。
線纜穿越地板支架或金屬構件時,需套橡膠護圈,防止尖銳邊緣劃傷線纜絕緣層。
避免線纜浸泡在積水或潮濕區域,若控制室地面有滲水風險,需在橋架下方加裝防水托盤。
用分隔式橋架 / 線槽:強電、弱電分別放入不同隔艙,線槽加蓋封閉,既防塵又便于分類查找。
用線纜標識與標簽:每個線纜兩端、分支處粘貼標簽,標注線纜用途、起止設備(如 “PLC-1→傳感器 - 3”“機房交換機→操作臺 - 2”),標簽需防水耐磨。
用理線架 / 捆扎帶:弱電線纜在設備接口附近用理線架整理,強電電纜用阻燃扎帶成束捆扎(每束直徑不超過 3cm)。
禁止強電、弱電同槽敷設,或線纜直接壓在防靜電地板的導電觸點上。
禁止用金屬絲、普通膠帶捆扎線纜(金屬絲易劃傷絕緣層,普通膠帶易老化脫落)。
禁止在地板下方堆放雜物(如工具、紙箱),避免遮擋線纜和檢修通道。